普陀山二日游
  • 冬至将至,随着扫墓队伍的壮大和气候干燥因素的影响,消防安全隐患也急剧增加。

      舟山普陀,这座面积达12.5平方公里的“海岛植物园”,绿化率90%以上,拥有40多座庙宇庵堂,每年数百万游客造访。但近21年内,岛上都没发生重大火灾事故。今天,记者踏上普陀山,游走于寺庙间,漫步于山林中,试图寻找这个奇迹是如何产生的。

      清晨6时,天刚蒙蒙亮。消防员钱立新带上其他两名同事,开始“环岛”巡逻,排查火患。32岁的钱立新,习惯被同事称作“老钱”。13年前,钱立新是普陀山消防大队的战士,退伍后,心甘情愿留在了这里。

      冬季的普陀山,树木葱茏,古树上悬挂的名牌,似乎在向游人诉说各自的古老历史。而在几个重要景区,已见游客三五成群地结伴游玩。

      走进一座古老的寺庙,老钱布置了各自的检查范围。角落里的水缸是否装满水,寺里的消防器材库器材是否正常,遇到抽烟的游客,老钱还会上去叮嘱几句。

      “灭火器12只,水缸满水,转角有消防桶。”绕了一圈,老钱在随身带的笔记本里,记下了这些。

      “这种全木结构的老房子,最容易引发火灾。”老钱说,确保不留一丝潜在“火种”,是他们的责任。

      跟着老钱走进里屋,年近90岁高龄的周美琴一眼认出了他。

      “这些灭火器,你们会用吗?”看到屋里放着一个灭火器,记者问周美琴。

      “当然会啊,他们都教过阿拉的。”周美琴指着老钱说,这里像她这样的老人还有很多,普陀山消防队员每天都会四处巡逻,平时不仅会教他们如何使用灭火器,还会宣传如何防火,而且一发现隐患就会马上消除。

      老钱回到办公室,已是上午10时多。而在大队的健身房里,看到了另一番热火朝天的训练场面,10多名消防战士个个汗流浃背,不断演练救火的各种场景。“21年无重大火灾事故,但我们时刻不松懈。”指导员梁方军说。

      对于刚入伍半年的郭煜来说,除了这些日常的体能训练,还有一项更重要的事——熟悉普陀山的地形。

      普陀山是一个海岛,地形特殊,有些山路狭窄、陡峭,消防车辆根本无法通过。“有一次演习,我从消防车下来到救火目标,用了6盘水带,而一些老消防员只用了2盘水带。”郭煜说,“对这里的建筑物熟悉程度,是有很大不同的,尽快到达救援地,可最低程度减少损失。”

      舟山消防支队政委梁妙其说,每一个消防队员心里,都要有一张“活地图”。了解每幢民居房,甚至每家酒店的每个房间,而且还要记住消防栓的布置、消防通道的设置。

      正是凭借一批批消防队员的努力,多年来,普陀山消防大队荣立集体三等功1次,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消防卫士,1人被评为全省优秀人民警察,先后10余人荣立三等功,上百人受到各级嘉奖。

      看着一连串的荣誉,记者似乎找到了答案——“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套用南宋大诗人陆游的一句诗,或可概括。

    相关文章: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