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二日游
  • 日前,笔者从普陀山管委会召开的全山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普陀山景区着力做好“转”字文章,促进全山旅游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该次会议指出,转型升级是今年普陀山旅游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转型是基础,升级是关键。要从普陀山的基本理念、工作思路、思维定势、旅游业态、产品结构、营销模式等方面进行转型。在此基础上,从追求目标、文化层次、互动界面、经营方式、管理水平、审美格调、基础设施、景区功能等方面实现全面升级。按照《普陀山旅游经济转型升级纲要》大力推进各项工作,重点做好五个“转”字文章。

    一是旅游向文化转。以理清普陀山的文化体系为基础,通过不断的演绎文化和文化演绎,进一步挖掘、整合、运用文化底蕴,为普陀山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文化源泉,为普陀山旅游转型升级的拓展空间提供资源保障。针对当前游客结构、文化结构、生活方式、经济条件变化后的新情况调整工作思路,以观光礼佛为形式,进一步做大“有所求”的中低端游客群体,以休闲度假为形式,进一步做精“无所求”的高端客户群。同时,充分发挥观音文化的传递功能。内部传递主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规划,建设一批适合现代旅游需要的休闲度假设施,形成普陀山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修学养生系统,让更多香游客有眼、耳、鼻、舌、身、意全方位的体念。通过文化上的转型升级带动产品、项目、管理上的转型升级,进一步强化山内行业管理机制对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开发的推动,在原来香游客重点游三大寺、南海观音、紫竹林的基础上,通过引导扩大到全山五十三个景点,涵盖所有已开放的寺院。建设旅游纪念品市场,以引进名品专卖、评选“普陀山吉祥三宝”为平台,逐步推动普陀山佛教旅游纪念品创意开发,并在旅游六要素各方面与广大游客形成回应与互动机制。外部传递主要通过举办创新节庆活动、广告营销、对外宣传、论坛讨论、征文比赛、创意延展来体现。今年重点在推进普陀山“观音文化”人类非物质遗产的申报工作有新进展的同时,全面完成《普陀山志》续修和《普陀山大辞典》、《普陀山自在文化丛书》的编辑出版工作,配合著名画家完成《普陀山长卷图》的创作,举办好“想到了,就去普陀山”全国征文比赛。千方百计巩固普陀山观音菩萨总道场的地位,要借用观音文化节这一平台,在举办普陀山文化论坛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召开中华观音文化大会,筹备组建全球佛商联盟,以建立话语平台,强化话语权。进一步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参加国际国内文化交流活动。

      二是环境向优美转。在普陀山新一轮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加强风景区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快生态培育和文化挖掘,以提升品质。加大对旅游景点的资源保护力度,积极探索景区休养生息制度。转型升级普陀山园林景观质量,把握生态化、精品化原则,突出通透性、开放性、可赏性、文化性和地域性要求。研究构建普陀山动态水系、禅意小品等,以增加文化性、灵动性、神圣性和神秘感。适当扩大荷化的种植面,营造“田田翠盖隐隐花”的美好景致。积极开展园林科研工作,加快公共绿地的养护管理。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教育活动,坚持节能环保,推进低碳旅游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合理利用资源,强化旅游业发展科技支撑。鼓励使用新型、清洁能源,加快绿色饭店建设,大力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并探求合理的处置方案。实施以中山区域为重点的污水管网改造,完成合兴污水泵站工程。继续有效开展外来有害生物防控、森林防火等工作,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营销向品牌转。要在巩固传统营销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稳近拓远、固老培新、细分市场、重点突破”的市场战略和品牌培育。围绕“海天佛国,自在圣境”的主题,运用现代旅游营销理念和手法,进一步做好重点媒体、城市社区、航空高铁等现代交通设施上的广告营销。突出形式上的优化组合与侧重点的结构调整,强调创意策划和品牌文化、注重广告品质,加强网络传播、完善资讯服务,关注80、90后新生代群体以及新媒体、新技术在营销中的应用,科学创新,有效营销,通过引导市场产品创新、服务优化、结构调整来推进旅游产业要素的转型升级,从而不断推进普陀山“软实力”发展,提升普陀山旅游体验质量和品牌价值。重点是做好“六个结合”:即要把旅游营销与景区管理结合起来,强化内部营销,口碑效应、投诉处理及游客意见的有效反馈与及时回应,旅游环境优化等;要把旅游营销与景区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英特网、物联网、泛联网、智能手机终端、GPS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推进网络营销和旅游电子商务发展;要把旅游营销与服务提升结合起来,加快完善旅游资讯公共服务和智能、环保、多功能的导游讲解体系建设;要把旅游营销与文化传播结合起来,在营销中融入观音慈悲大爱、普陀山新六和精神,强调文化创意,策划事件营销;要把旅游营销与景区建设、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突出产品创新,项目推广,加大旅游“六要素”的整合行销;要把旅游营销与行业管理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旅游促销综合考核奖励等相关配套制度,提高旅游中间商的市场开拓积极性。同时,系统规划“普陀山旅游”品牌视觉形象,量身定做一套完整、完美的旅游VI 体系,进一步规范视觉和形象标识;系统规划“千人斋”项目,以2010厦门千人斋的成功经验,推广媒体读者节等形式主办千人斋的新操作思路,力争“千人斋”走上全面市场化、品牌化道路;系统规划“普陀山旅游形象店”建设。同时,以上海为中心,发挥“后世博效应”。

      四是管理向规范转。不断强化“保稳定、强管理,促发展”的理念,以“数字普陀山”为平台,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坚持着力推进管理的改革创新,着力夯实管理的基层基础,着力破解管理环节的重点难点,构筑覆盖全社会的管理网络体系。不断探索景区管理的新模式,充分发挥单位和社会新型组织的管理作用,并制订责权利相统一的奖惩制度,进一步形成全山各单位和行业协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全面推进和规范新居民、出租房、家庭旅馆等服务管理工作,建立常态化管理联系机制,进一步推进管理的落地。不断创新职能有效监管方式,从源头入手,从以人管事向制度化管理、专职专项整治向职能互动转化。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实现管理内容“事件化”,管理事项“信息化”,管理效率明显化。着力强化消防、森防及交通安全,坚决遏制盗窃频发态势,确保社会公共安全。继续狠抓旅游市场规范,狠抓安全整改,狠抓社会综合治理,狠抓队伍建设,努力创建满意、和谐、平安的旅游秩序。

      五是项目建设向精品转。以精品战略为目标,坚持抓好基础设施改造、接待设施升级,进一步改善佛国氛围。重点是加快高档佛茶馆、素斋馆、佛艺馆、博物馆和高档会所等休闲度假设施建设,同时,借助名人效应倡导现代时尚的“岛居生活”。全面启动妙庄严路沿线改造,不仅要恢复一条古香道,更是构建一条文化走廊,营造一个琉璃世界;加快全山道路升级改造;启动福利中心、龙沙2号隧道等建设工程,并完成洛迦山第二通道、若干个公共厕所升级改造工程;加快白华庵、三官堂“两庵”腾退;继续推进佛教文化交流中心二期工程、百步沙休闲项目和龙头生态农业休闲园等续建工程,为游客提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调整龙沙小区的功能定位,建设成为宜居宜游的风情居民小镇。


    相关文章: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