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二日游
  • 舟山方言有“抬城隍”一词。
    城隍,本义是护城河。班固《两都赋序》:“京师修宫室,浚城隍,起苑囿,以备制度。”后来称有水池的城堑为“池”,无水池的城堑为“隍”。唐代以后郡县地方皆建立城隍庙,供奉道教神祗,塑像着地方官袍服,有的俨然王侯冠带。论城隍品级,大抵相当于县令、太守,是一方城邑最高行政长官。定海中大街一侧今尚存城隍庙遗址。在中国百姓眼里,人间地方官吏操生杀予夺之权,即使有所不满,亦不敢冒犯。而城隍虽为神祗,却祗是泥塑木雕,稍有亵渎,也不至于怪罪,于是就把对于地方官吏的一肚子腌躜气出到城隍头上,有了“抬城隍”的念头。抬者,合力共举一物,原本或是好意,却像影片《红高粱》“颠轿”那样,不无戏弄轻侮之嫌。“抬城隍”相当于“戏狎”、“开玩笑”,而且是比较大的玩笑,弄不好会很难堪,为一本正经的人所不敢或不屑。好事者则并不忌讳,大不了是个善意的玩笑,可爱的恶作剧,既坐不了牢,更杀不了头。就像“拍马屁”,马屁(股)虽非随便能拍,城隍也非任意可抬。但即使拍错了马屁(股),被马脚弹几下也无妨;抬错了城隍,烧点香烛也就OK了。于是,不敢“抬城隍”的人,有时也难免要抬抬城隍了。

    相关文章: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