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二日游
  • 经过近4个月的勘探、发掘、清理等过程,昨日,在萧山湘湖新城·闻堰镇的老虎洞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基本完成,本次挖掘发现的聚落遗址填补了杭州地区商周聚落考古的空白,为深入研究浙江乃至南方地区商周时期的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与资料。
    “深藏”2000多年前的房址
    此次老虎洞遗址的发掘面积为1300平方米,出土文物较为丰富,以陶瓷残片为主,根据判断,遗址最早的实用年代大约从良渚文化时期开始,年份较早。
    遗迹内,有8组柱洞群。这是距今约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古人造房子时留下的。当时的房子大多数为木结构,废弃之后会残存柱洞,这些柱洞基本成群分布,说明它们与居住遗迹有关。从遗迹现场的航拍图可以看到,柱洞群构成的部分房址为干栏式建筑基址,同时发现30个与当时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灰坑,这是古人留下的珍贵生活痕迹。
    杭州考古研究所表示,老虎洞遗址中,居址的始建年代应为西周晚期;春秋时期是其主要使用年代;战国时期,遗址基本被废弃。在浙江,商周时期遗址的发掘十分少见,此次发掘揭露的柱洞、灰坑等遗迹,表明这是一处结构明确的聚落遗址。
    出土文物有萧山地域特色
    本次考古发掘共清理战国至明代的墓葬34座,其中,土坑墓9座,砖室墓25座。根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组合,初步判断土坑墓的年代为战国、西汉和东汉初;砖室墓的年代为东汉、六朝、唐五代、宋代和明清。
    此次出土的文物颇具萧山地域特色,内容十分精彩。如考古人员发现了铭文传,铭文为“宋景平元年(423年)太岁癸亥七月许口作”和“会稽永兴西乡口里苏口口书之”。出现“会稽永兴”字眼,这是萧山在三国时期改为“永兴”后的最早实物证据,为研究六朝时期的乡里制度提供了新资料,并且丰富了萧山的地方文化内涵。
    “前置审批”有利于保护文物
    萧山博物馆馆长施加农说,本次老虎洞遗址的考古发掘较为成功,这全靠“大型基建项目前置审批制度”的执行。今年初,萧山区实行了“前置审批”制度,规定建设单位在地下文物埋藏区内进行工程建设的,立项设计前,萧山区文物行政部门可在工程现场从事考古调查、勘探。
    老虎洞遗址的考古发掘是萧山区实行“前置审批”制度以来的第一个考古工程。正是因为执行了“前置审批”制度,文物部门得以提前介入,使得老虎洞遗址的破坏程度较小,其保护、发掘工作也更为积极、成功。

    相关文章: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