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二日游
  •  9月13日,由普陀山佛教协会捐款建成的浙江舟山朱家尖大桥扩建工程(观音大桥)正式通车。普陀山佛协捐款4.5亿元建设朱家尖大桥工程,创下了迄今为止我国宗教界单笔捐款的最高纪录。此善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报记者就此走访了普陀山佛协会长道慈法师。

      道慈法师告诉记者,普陀山佛教事业已进入转型升级的新时期,由修建寺院向回报社会转型,由香火兴寺向文化弘法兴教转型。改革开放以来,普陀山佛协资助社会教育、福利、救灾、济困、安老、环保等事业,支持当地基础设施建设、西部开发等,累计捐款上亿元。自1990年开始,在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普陀山全山住持妙善法师的倡导下,普陀山佛协设立了“妙善文教慈善基金”,专款用于慈善活动,现在每年捐款达2000万元。

      今年,普陀山佛协除了朱家尖大桥建设工程捐赠外,还在舟山市内的慈善项目上支出680多万元。每逢“六一”儿童节、“八一”建军节,普陀山佛协都会到普陀山当地幼儿园和驻地部队进行慰问。

      当记者问到普陀山佛协哪有这么多的钱来做慈善时,道慈法师道出了其中的秘密。上世纪90年代初,妙善法师根据普陀山的实际情况,加强了普陀山佛协的实体化建设,即由佛协对全山寺院实行人事统一调配、经济统一核算、修建统一规划的“三统一”管理模式。这个管理模式能够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为佛教界本身和社会办大事、办好事。在当地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指导下,普陀山佛协的“三统一”管理模式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形成了“一个法人(佛协)、二级管理(寺院)”的机制。在这个管理机制中,佛协会长办公例会为集体领导层,常务理事会为民主决策层,理事会为规范管理的执行层,对全山寺院实行管理。这种做法克服了过去佛协与寺院管理关系上存在微观过死、宏观过乱,缺乏制度保障等问题,避免了各寺庙间为利益而形成恶性竞争。同时,通过科学地整合资源,合理安排各项费用开支。近30年的实践证明,普陀山佛协的“三统一”管理制度是佛协各项事业有序不乱、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对于舟山地区以外的灾难与困难,普陀山佛协同样慷慨布施。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普陀山佛协组成“灾区心灵抚慰团”,奔赴四川地震灾区,参加了全国佛教界在成都宝光寺举行的大型祈福追荐赈灾法会,并向成都、都江堰、彭州三市灾区捐款300万元;2009年,向台湾“8·8”风灾地区捐款500万元;2010年,向西南旱灾地区捐款137万元,向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助200万元,并捐助70万元支持贵州毕节试验区改善民生工程等。

      普陀山佛协在向社会捐款的同时,也重视僧团内部的福利事业。在舟山市民宗局、市社保局的帮助支持下,普陀山佛协宣传、发动僧尼参加社会保险,并制订了合理的内部实施办法。截止到2010年底,全山有284名僧尼和239名教职人员参加了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险。享受相应现金补贴的僧尼111人、教职人员550人。同时继续认真做好颐养堂的安老工作。

      最后,道慈法师说,近年来,普陀山佛协每年用于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的支出达数千万元。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的同时,也引领着良好的社会风尚,彰显着一种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体现着佛教的济世精神。

    相关文章: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