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二日游
  • 2010年的最后一天,大型实景演出“印象·普陀”,应着跨年的点儿在舟山上演,仍是张艺谋、王潮歌、樊跃的“铁三角”组合,这一天,风有点儿大。

      从2002年的“印象·刘三姐”开始,“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印象·大红袍”相继推出,作为印象系列的第六部作品,导演王潮歌更觉得它是一场祈福仪式,而不是一般的演出。“印象·普陀”有没有一些突破?未来的印象会向一个什么样的方向发展?

      故事

      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作为有着“海天佛国”之誉的普陀山,观音是千年以来的文化符号,观音“不肯去”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如何把观音文化在印象中呈现出来?从一个个香客来普陀山的用意中,导演寻找着答案。

      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是“印象·普陀”的主题,这也是王潮歌觉得这个印象作品的突破点之一。

      这个社会太快了,人的灵魂落在了后面。

      戏的开头,各类被世俗困扰的人纷纷亮相,受疾病折磨的,感情失意的,工作不顺的,自杀的……所有的人都在不快乐。

      换个角度呢?为什么不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现实的焦虑遮蔽了人自我调节感知快乐的能力,随着一点点的光将人的身体照亮,在遥远的星空的掩映下,像刚出生的婴孩,开始人生路上的慢慢行走,有坎坷,有低谷。

      在一些佛理故事、师父与弟子的对话中,在香客们对观音的膜拜中,观众们在扫除心灵的尘垢、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的态度中,写下祝福,放进祈福箱,在生生不息的歌咏中感悟生命的快乐。

      声光电仍是呈现的壳子,在技术层面上,实景电影的运用在“印象·大红袍”的尝试中又往前推了一下。

      樊跃说,实景电影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屏幕显示出来的影像效果,而是将影像与实景融合,浓缩了普陀山折射的佛教概念演化出的浩瀚空间与漫漫光阴,将现实的、想象的、具象的、抽象的元素组合于一体。

      此外,可以随时滑动的一片片拼接成的屏幕将观众包裹在一个巨大的外壳里,构成了360度的观赏情境。

      两千多张椅子在音乐最强烈的时候完成旋转,屏幕的开合中,假山、水塘、幡动、风动的辩论,世俗生活的万象,移步换景中,犹若画卷徐徐展开。

      虽然之前的印象中也已经运用了拼接环转屏幕,但是观众并不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每一次的换景,观众都能看到上一个景别到下一个景别转换时的具体挪动,而这一次,这种间离的感觉消失了,只是到了最后收束的时候,屏幕全部打开,在旋转中,观众看到整个景致的全貌。

      印象

      打造中国的文化品牌

      八年做了六个印象作品,印象团队希望“印象”能成为中国的一个文化品牌。

      这条路注定了不容易。

      第一个做出的“印象·刘三姐”一年的演出超过四百多场,“印象·大红袍”自今年公演以来,观众人数也超过了50多万次,在打造印象系列的同时,团队还创办了艺术学校,这些学员大多来自穷困山区,可以免费接受培训,并可以选择在印象作品中参与表演。

      对于下一个印象作品,王潮歌说已经有了初步意向,会比较多地考虑运用声音的手段,而樊跃也表示,实景电影也会做进一步的推动。

      只是技术层面之外,创意如何不断丰富,真正形成品牌的核心竞争力而不至于被蜂拥而上的其他实景演出湮没,怎样才能真正立足国际舞台,这个团队面临的挑战还很多。


      品牌的形成离不开商业力量的推动,特别是在文化产业发展与资本市场结合的摸索上,印象·普陀比之于前面几部已经有了新的探索。

      12月17日,由马云、虞锋、史玉柱、刘永好等企业家联合创立的云锋基金向大型实景演出系列“印象”投资5000万美元,而这次合作的目标也是要将印象系列打造成中国户外演出的第一品牌,将一个单纯的文化演出公司打造成真正成熟、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创意企业。

      在首演当日的发布会上,舟山市普陀印象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与后世博旅行社大联盟达成了意向协议,由大联盟在一年之内包销“印象·普陀”实景演出的30万张门票。

    相关文章: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